重生之吴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历史军事

公元前513年,吴国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竞走,波涛滚滚!
在烟波浩渺的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033章 儒道之争,教化万民

重生之吴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5

  “何为宗教?”
  “其实,我大吴,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有‘宗教’。”
  “那个时候是原始宗教,又称部族宗教,在上古时代,人们对精灵、图腾、神祇、自然等等,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崇拜,迷信鬼神,这就是最原始的宗教。”
  庆忌环视一周,看着在座的尹喜、南荣、列御寇,语重心长的道:“拜火教是波斯人的国教,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的国教。”
  “而我大吴,属于‘多神教’,吴人的信仰还未被整合起来。”
  “比起迷信鬼神,我吴人更加信仰自己的祖宗。”
  “不过,不可否认的是,以教派的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,统一信仰,的确很有必要。”
  拜火教和婆罗门教,其实都是雅利安人创造出来的教派。
  雅利安人原来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,后来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。
  这些人被称为“雅利安旁遮普人”,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,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。
  他们往南驱逐达罗毗荼人,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。
  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:古巴比伦、古印度、古埃及。
  原本华夏也曾在商朝时遭遇过雅利安人的入侵,好在被商朝女战神妇好击败,不少雅利安军队的战俘成了奴隶,最后变成了“陪葬品”……
  尹喜思索良久之后,向庆忌进言道:“陛下,如果要立一个教派,臣以为,必须要有一部典籍,以便于阐述该教派的教义,以教化世人。”
  “善。”
  庆忌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  一个教派的教义,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学派的学说,即中心思想。
  核心价值观!
  庆忌有心要立一个教派,作为大吴的国教。
  但,问题来了。
  以哪种教义为主?
  华夏几千年历史,历史上也出现过本土教派——
  道教!
  儒教也勉强算一个。
  那庆忌究竟是应该立道教为国教,还是立儒教为国教?
 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  兹事体大,庆忌没有贸然决断,而是把这件事情放到朝堂之上,与公卿百官一起商议。
  ……
  翌日,庆忌就在奉天殿召开了一次大朝会,凡是朝中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公卿百官,都务必要到场参加。
  得知庆忌要立一个教派为大吴国教之后,群臣也跟炸了锅一样,议论纷纷起来。
  他们倒不是要劝谏庆忌,使他打消这个念头,而是在犹豫自己处于什么立场上,较为妥当……
  众所周知,得益于庆忌大兴文化,大吴学术鼎盛,诸子百家各种学说混杂在一起,是一种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
  大吴有五大显学,分别是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兵家、名家。
  在这其中,适合被立为“国教”就两个,一个是儒家,一个是道家。
  因为他们的学说思想,有些地方是跟教派的教义不谋而合的。
  实际上,大吴百万士子当中,还是以儒、道、法三家的人最多。
  当庆忌提出要选择一个学派的思想,作为新国教的教义的事情之后,群臣都纷纷进言。
  “陛下!”
 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立即手持牙笏出列道:“臣以为,以儒家学说作为我大吴国教的基础教义,最为合适。”
  “陛下当立‘儒教’,以夏、商、周三代的五教与祭礼为本源,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,以天子为宗教领袖,以周公、孔子为先师,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。”
  “古代商契能和合五教,以保于百姓者也。”
  “舜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。”
  “举八元,使布五教于四方,父义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,内平外成。”
  “皋陶兴五教、定五礼、创五刑、立九德、亲九族。故而《尚书·皋陶谟》曰:‘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’!”
  “陛下,以儒家学说为基础,立儒教以教化万民,最为合适!”
  “臣附议!”
  “曾子所言极是,臣附议!”
  曾参、樊迟、卜子夏、子贡等儒家学派出身的大臣,都纷纷附议,请求庆忌立“儒教”为大吴国教。
  然而,庆忌还没有立刻下定论。
  这一次跟儒家大臣作对的,莫过于道家学派出身的大臣了。
  道家之人固然多是淡泊名利,却也不愿意矮了儒教一头。
  南荣首先起身道:“曾子此言差矣。”
  “比起儒家之学说,道家之学说更适合作为国教的基础教义。”
  “何以也?”
  “自昔日周平王东迁以来,教化衰息,纪纲扫荡,道挨凌夷,法守集坏,礼俗变易,盖自羲轩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化,一旦而尽,人心风俗之害,三千年未有斯极。”
  “如此礼有等差,君臣不杂,爰自近代,圣学渐亏。”
  “立此儒教,有何益哉?”
  一听这话,曾点忍不住脸色一沉,反驳道:“南大人所言,谬论也!”
  “儒教近而易见,故宗之者众焉。道意远而难识,故达之者寡焉。”
  “道者,万殊之源也。儒者,大淳之流也。”
  “三皇以往,道治也。帝王以来,儒教也!”
  “道家之学说玄之又玄,常作无病之呻吟,教人晦涩难懂,何以教化万民?”
  “儒学才是教化万民的根本之道统!”
  就这样,朝堂之上的儒家大臣与道家大臣开始互怼,众说纷纭起来。
  真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  南荣、尹喜、列御寇等人认为要以道家学说为基础,立“道教”为国教。
  “陛下,道,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”
  尹喜跟着道:“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,宇宙、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。”
  “德即‘得’,道体现在人与万物中即是德。”
  “人与万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,所以应尊道贵德。”
  “道可以修得,得道就可成仙。”
  “道家之人以清净无为、不争寡欲的态度对待世俗生活,以‘我命在我不在天’的精神进行修炼,通过各种道术修炼,与道合一,便能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……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